欢迎来到专业的中景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策划方案 自查报告 思想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正文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强化舆情7篇

时间:2023-05-10 17:45:04 浏览量:

篇一: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强化舆情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精选3篇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精选2篇

  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工业企业将陆续进入复工期,为做好我市企业的防控,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企业做好准备工作

  (一)进行企业复工备案登记。

  企业有复工意愿的,必须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规定提出复工的申请备案,审验批准后方可复工。

  (二)成立防控领导小组。

  按照法人负责和“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企业对本企业疫情防控负主体责任,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和复工方案,包括领导体系、责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管控、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内容,每项工作必须明确专人负责。

  (三)制订应急处置措施。

  制订应对员工发烧、乏力、干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应急处置措施,有条件的企业要配备有独立通风系统的隔离房间以及防疫应急车辆。要与附近的医院建立沟通,确保突发情况能及时送医就诊和住院治疗。

  (四)备齐疫情防控物资。

  复工前要做好充足的消杀物资准备,包括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红外体温计、杀菌洗手液、消毒液、消杀喷雾器等。

  (五)提前对人员聚集场所进行消毒防护。

  复工前,安排人员对工作场所、作业场地、食堂、员工宿舍等人员聚集场所进行消毒防护及环境清洁,落实专门疫情防控管控人员、设立企业测温点及临时隔离室。员工进入工作场所前必先进行健康检查,相关信息必须登记在册。

  (六)加强复产安全管控

  加强节后复产安全管控,做好重要设备复产方案,排查事故风险,及时消除隐患。

  二、督促员工做好返程及上下班防护

  (一)进行人员核准。

  企业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提前掌握返岗返工人员情况,提前做好疫情重点区域人员的疏导劝返工作,对14天内有湖北等重点区域旅行史、生活史、与当地人接触史或与其他区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一律劝其暂时不要返岗。

  (二)指导工人做好返程防护。

  对于返岗员工,倡导员工错峰返程,分批、有序出行。需全程佩戴口罩,乘坐火车、公交、地铁时,可以用携带的消毒用品(比如消毒液、消毒湿巾),对扶手、座椅等身体能够接触到的地方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三)优化上下班方式。

  提倡员工上下班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交叉感染,优选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下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抵达公司或居住地后第一时间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下班后不参加聚会和集体活动,不去影院、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

  三、严格人员管控

  (一)严格执行员工排摸、登记,做好人员隔离及医学观察工作。

  严格执行员工摸排、登记,按照“一人一档”做好建档筛查工作。对于来自重点地区不能劝返的员工必须严格执行集中隔离14天的要求;隔离期结束后,如无感染症状,采集咽拭子标本检测阴性后,方可正常上班。从其他地区返岗的员工必须严格执行居家隔离14天的要求,如无感染症状,方可正常上班。一旦发现员工有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立即报告并督促其到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做好信息上报和随访。

  (二)加强消毒、安保人员防疫。

  大厅接待、门岗检查等对外部接触人员,需注意自身防护安全,佩戴一次性用品包括口罩、手套、帽子、隔离衣,防止交叉感染,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

  (三)严格执行出入人员体温检测制度。

  企业应在单位入口设置体温监测点,严格执行出入人员体温检测制度,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立即指导其就诊。

  (四)严格落实员工戴口罩上岗工作制度。

  确保员工防护到位,严格落实职工戴口罩上岗工作制度,职工开展协作工作、公共作业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员工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存在化学毒物或粉尘的作业场所作业时,员工应根据接触浓度佩戴相应的防毒、防尘口罩或面罩。

  (五)建立员工病假记录制度。

  员工每天开展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或腹泻等呼吸道症状,应劝其尽早到附近发热门诊就诊。

  (六)严把企业工作区域入口关。

  做好来访车辆和人员询问、登记,对来自疫情高发地区或接待过疫情高发地区人员尚不满14天的,禁止其入内;对其他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进行相关信息确认后方可入内。

  四、加强公共区域防护

  (一)每日对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

  每日开始工作前,安排人员对门厅、通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更衣室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间按钮区、扶手、会议室的话筒、桌面等,可用含有效氯

  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每日至少1次,可根据人流量等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消毒频次。个人办公工位区域内,对办公桌椅、电脑等每日进行消毒清洗作业,保持工位整洁干净。

  (二)空调系统定期消毒,加强工作场所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消毒,办公区域空调温度建议控制在18-20度。建议加大过滤网更换频率,每2小时对所有空调滤网、热回收机组滤网、空调机房地漏等区域用酒精消毒一次。2-4小时开窗通风一次,每次20-30分钟。

  (三)大幅精简现场集中开会和集体活动。

  大幅精简大型会议、集中培训、大型活动和大型外部接待等人员聚集活动。对于必须的会议,应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时间,保持会场通风,参会人员应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会议时保持间隔,尽量不使用公共杯具。会后用0.5%的84消毒液抹擦物体表面及地面。

  (四)规范垃圾处理,进一步加强垃圾的分类管理。

  规范垃圾处理,及时收集并清运,加强垃圾桶等垃圾容器清洁,定期消毒处理。放置废弃口罩专用箱,安排专门保洁人员对废弃口罩专用箱及周边进行清洗、消毒。

  五、完善后勤管理

  (一)加大防疫知识宣传。

  利用企业宣传栏、公告栏、微信群、企业网站等途径开

  展多种形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和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治知识健康宣教,使员工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

  (二)进行员工心理干预。

  密切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一旦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安排企业医务人员或专业心理干预专家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和辅导,消除和减少疫情带来的感染恐慌和心理伤害,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三)加强对餐饮、安保、保洁、驾驶等服务及人员的管理。

  服务人员每日进行体温测量,近期去过湖北,或者与病患接触人员禁止从事食堂服务。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四)强化食堂管理,提倡用餐分时段分餐制。

  强化食堂管理,确认食堂的安全卫生。设立公共洗手消毒设施,供就餐人员餐前餐后洗手消毒。用餐尽量采用分餐制,避免人员密集,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对于采取外送餐食、外部定点就餐的单位,应加强对供应商食品卫生、疫情防控等方面的管控。

  (五)加强卫生间等重点部位的管理。

  每2小时进行一次消毒清洗作业,中午高峰期,每3分钟进行一次。所有洗手台保证足量的肥皂或洗手液,张贴正确洗手方法,提供流水洗手,引导员工正确的洗手。

  六、有效应对疑似症状者出现

  1、及时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请求指导处理。

  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疑似症状者,企业应建议其立即就医并及时上报当地疾控中心,协助其开展相关调查处置工作。

  2、隔离有密切接触的员工

  做好办公场所及感染员工污染表面的消毒工作,并咨询疾控中心,是否隔离与其有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精选3篇

  一、利用门卫做好考前疫情防控

  考生私家车不得进入考场。进校前,考生按1米线排队,安排4人查考生“健康码”“行程码”及48小时核测状况,同时测量体温和收“承诺书”。持“健康码”“行程码”绿码,现场测温37.3℃以下的(允许间隔2-3分钟再测一次)。戴口罩才能入校,有一不合格不得入校。通过技术措施,努力在源头上消除疫情隐患,保障考场防疫安全。

  二、场地、物资、人员设置和配备

  (一)划定面试区域,9号楼1-4层8个准备室及8个面试室。

  设置1个考务办、1间临时隔离室(用于医务人员诊断排查)。

  (二)1人进入考场站着试讲,全程考生和考务人员应戴口罩。评委座位四周间距2米。

  (三)防疫物资配备清单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每个考务人员1只

  考场速干手消毒剂或免洗消毒液每个考场1瓶(或同楼层相邻考场可合用)

  厕所洗手液、纸巾每个男、女卫生间分别各1瓶、1包

  考场纸巾每个考场1包

  消毒药剂若干数量,用于考场消毒

  (四)工作人员及人数

  考务保障人员若干(有负责防疫2人)

  考场面试评委(每考场3人)

  配合健康测查和处理考试中发病考生,医务人员1人

  三、考前考后消毒

  考前对考试有关场所进行通风、清洁和消毒,在考场及邻近厕所放置消毒剂(洗手液)等。考后做好清洁卫生或消毒工作。

  四、考试实施中的疫情防控

  考试过程中,如果发现考生突然出现发热状况,则由专人护送至备用隔离室,医务人员到场处置并做好情况登记工作。主考要第一时间上报应急工作小组,在应急工作小组指导下开展后续工作,及时将情况向校长汇报,必要时请求属地卫生部门协助。同时对整个考试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五、责任追究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对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违反防疫安全规定酿成严重后果的,由学校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外分或者其他处罚。

篇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强化舆情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措施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舆论引导

  舆论引导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和引导,引导媒体正确报道,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防止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加强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加强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篇三: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强化舆情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要点

  一、工作原则要求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应当带头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容,方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应当协助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根据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二、主要承担的工作责任

  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列为各级党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分析研判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研究加强和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分清网上主流支流,辨析网上突出问题,动态感知网络舆情态势、网络行为趋势,及时向党中央或者上级党组织报告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定期在党内通报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统一认识,明确方向。

  3.统筹协调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在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中体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成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格局。指导、督促和检查下级党组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监督管理。

  4.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增强网络风险防范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各类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重点管好具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的新媒体。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提高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内容建设,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推动依法治网、办网、上网,明确网络行为底线、网络违法违规高压线。切实加强网络信息管控,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建立重大政策、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舆情,做好舆情引导管控工作。加强网络评论工作,旗帜鲜明地开展网上舆论斗争。领导、组织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处置,严肃查处网上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

  5.加强网络统一战线建设,凝聚共识,争取人心。对红色地带要巩固拓展,对灰色地带要争取转化,对黑色地带要敢抓敢管,对极端顽固分子要孤立打击、坚决斗争。做好传媒界和互联网业界代表人士的工作,注重同理论界、教育界、经济界、高端智库等方面的知名人

  士交朋友,加强联系,耐心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对网络“大V”、“意见领袖”等重点人物,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增进政治认同,实现正面发声。加强同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的团结联谊,妥善处理网络涉及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文明和网络安全教育,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网络生活,引导广大青少年成为网络文明的实践者、参与者和独设者。

  6.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中央省、市三级网信工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向县级延伸,确保上下协同、政令畅通。加强各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及其领导班子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力开展。建立适应网信工作特点的人事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切实解决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工作条件等方面实际问题,加大在人才、教育、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建立支持网评员开展网上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在技术配备、工作时间、考核激励等方面形成制度。

  三、追究责任的情形

  1.对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的网上重大宣传、重大思想舆论斗争、重要舆论引导工作、重大专项行动等组织开展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2.处置应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不

  带头、不站前,未与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开展有力斗争的,或者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产生恶劣影响的。

  3.未按照规定及时采取防范和处置措施,导致管辖范围内发生由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

  4.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职,对所管理的党员、干部在网上公开发表违背先法、党章、党的决定决议和政策的言论放仕不管、处置不力,产生恶劣影响的。

  5.管辖范围内网络平台出现严重错误导向,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6.对管辖范围内网络平台等网络意识形态阵地领导不力,或者对从事网络新闻信息服务、具有网络传播和社会动员功能的网络平台监管不力,产生恶劣影响的。

  7.管辖范围内网络平台组织的网上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直播等,发表否定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言论,造成严重影响的。

  8.对管辖范围内重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问题领导和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9.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

篇四: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强化舆情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确保安全稳定

  第一篇: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确保安全稳定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确保我段安全稳定

  当前,我段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安全稳定,生产有序。但在安全稳定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例如部分职工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上的不足与批评,遇到考核就骂娘,并在互联网上肆无忌惮地发泄,过激言论又引发其他不明真相的职工以讹传讹。一方面这反映了职工的个人思想业务素质偏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考核管理的督促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车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的滞后,没有能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现在,如何有效扭转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被动局面,引导职工把心思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已经成为车队党支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下面,我个人就如何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对百度帖吧等论坛涉及我段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做一简要探讨。草草成文,只为抛砖引玉,为我段长期安全生产有序、思想稳定提供帮助。

  一、管理人员要正确对待职工们的“污言秽语”。在我接触过的管理人员中,大多数都极度反感网络,认为上网的职工素质低,动不动就开骂,打开帖子尽是些“污言秽语”,说职工们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我们干了那么多工作不提,却专在鸡蛋里挑骨头,所以他们都漠视网络上反映的问题。不否认有个别低素质的职工在网络上发泄私愤,但仔细想想,能上网会上网的职工最起码是能接受新事物、会打字发帖的人,决不是白痴一个。职工们开骂,说明我们工作还不够完善,有些职工开骂也是源于现实生活。在我们车间,共有职工876人,其中80后青工421人,占了车间总人数的54%,这其中,外地职工286人,占了车间总人数的38.5%.这些青年人正是身体和思想活跃期,而这里远离城市,可以说是穷山恶水,文化物质生活极端贫乏;工作上又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跑车超劳,休息时间短回不了家;

  加上现在管理严格,考核任务加重,个别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简单,职工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当他们长时间不能与家人交流,又得不到家人的关心与关爱,环顾左右又无处可倾诉时,自然而然就想到

  了网络。所以我觉得作为管理人员,要正确看待网络上的“污言秽语”,及时疏导职工情绪,虚心接受“污言秽语”,消除对职工、网络的错误认识。

  二、面对汹汹舆情,我们存在哪些不足。职工的思想问题往往是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并通过各种活动表现出来的。车队管理人员只有渗透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找到解开“口子”、化解矛盾的办法,避免流于形式或空谈。这就要求支部书记要熟悉本支部工作,了解本支部职工的思想、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贯穿于日常工作全过程。但我们管理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慢半拍。思政工作就如打羽毛球,没有超前预想,就要落后吃亏。部分管理人员对职工中已经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发现和掌握不及时,加上方法、手段相对简单,往往是问题出现和矛盾激化后再去解决,这样,思政工作只是发挥了事后的惩治和疏导作用。“7.11”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我们能在事前发现,或可避免事件的发生。在事后如果能及时疏导,也不会在职工中产生异音。这种慢,弱化了思政工作的防范、教育和引导功能,却突出了矫正、反思功能,使管理人员成了消防员、灭火器。二是近视眼。即思政工作认识上缺少前瞻性,只看到眼前的工作与要求,即就事论事较多、长远考虑少,文件诠释多、超前教育少,被动应付多、主动引导少。在支部日常工作中,支部书记总是忙于规章制度的解释,忙于做违章关键人的分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就支部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如即将到来的机车换型、季节和交路变化给职工工作、思想和身体带来的困难、困惑。三是等靠要。面对我段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部分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等待观望的情绪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只是消极等待月度工作安排出来,或者是党委就某一事件下发文件后才开始按部就班工作,过分等待和依赖段、段党委给予投入和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三、要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消弭不满情绪,促进干群和谐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要扭转被动局面,有效引导网络舆情,支部管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一是多点开花。我们的职工思想复杂多变,影响职工思想变化的因素也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段、车间等方方面面配合,多点开花,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工作格局。充分利用消夏晚会、送清凉、三不让、征文演讲、摄影等等活动宣传企业文化、树立新机形象,管理人员也要与职工交朋友,工作上要管,生活上要帮,严格管理加人文关怀。在组织理论学习上避免枯燥、单调和空洞的说教。把舆论宣传的引导力、健康环境的熏陶力、典型榜样的示范力、违章违纪的警示力、人格力量的感召力、文学艺术的吸引力等紧密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影响职工思想朝着健康、阳光的方向转变。二是登高望远。由于职工个人素质、自身条件、追求目标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来的思想和隐藏的思想也是复杂的。但这并不是说职工的思想活动无规律可循,而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这就要求我们管理人员要登高望远,吃透上级文件精神,超前预想工作,及时把握职工脉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间接或直接地影响职工的思想向积极方面发展。在这次机车换型工作中,我们就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在正热之时将学习时间改为早6点到晚21点,避开了高温时段,制定学习及销号办法,罗列出必懂必会21项实作考试内容及故障案例实作教育,得到了职工的好评,为以后顺利换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平等交流。管理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项群众工作,尊重职工、相信职工、依靠职工是其能否掌握主动权的根本途径之一。但由于外部大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理论与现实的反差,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造成了职工较强的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支部书记、指导司机只有在思想上树立强烈的职工意识,在思想教育中要以兄长、兄弟、朋友的姿态出现,力戒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同时,身教与言教要紧紧结合,处处以身作则取得职工的信任,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群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因此,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时刻关注网络舆情,争取使网络成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交流体会、放松身心的有力平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年8月16日

  第二篇: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管理

  21世纪,我们迎来了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在这一时期,互联网发展为各种信息和思想的集散地,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信息内容和价值观念,互联网更是现代社会民主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互联网赋予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发挥舆论监督的权利,促使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一些虚假、有害的信息和错误的观点也充斥其中,扰乱了网络舆论功能的正常运行。如果听任其无序发展,不但破坏网络和谐,中伤无辜,也会对个体正当利益造成损害,因此,网络舆情管理在此背景下也被提上日程。

  当然,网络作为意识形态较量的角力场,是社会舆情的集中表现,如果缺乏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容易为各种势力所利用,危害社会国家。现在,网络舆情是争夺年轻一代精神世界的无硝烟战场。因此,在加强互联网宣传工作的同时,必须着力加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有效管理,从而保证网络舆情环境的和谐与稳定。通过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倡导和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互联网成为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空间,网络舆论功能能正常运转。

  面对当前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政府应该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呢?著名学者曹劲松在《政府网络传播》一书中对舆情传播载体的互联网管理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要构建互联网管理的技术支撑平台。互联网是一个基于各信息终端互联互通设计的技术平台,网络用户自由地、不受约束地传受信息。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才能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为人们生活创造安全、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其网上行为也要接受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在网上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形下,对各种有害信息的监控和网民行为管理必然要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因此,要开发和使用如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这

  样的管理技术平台,对网络信息和网民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维护网上信息交往秩序,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

  二是要推进和完善互联网管理机制建设。对于互联网这一处于技术创新前沿的新兴媒体,其管理是相对滞后的。目前,政府部门更多采用的是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范围进行共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在互联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清除黄色、暴力等有害信息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对于互联网这一承载着各种利益诉求和多媒介功能的集合体,相对松散的联席会议机制显然已不能适应,需要进一步构建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有效机制,实现对互联网管理效能的提升。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推进网络舆情监测中心构建,通过网络舆情监测中心串联较为松散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推动管理的整体性。

  三是要建立互联网舆情的快速报告制度。互联网作为一个交互性极强的媒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大量的信息更新,既有对传统媒体信息的转载和网络媒体自行采编的信息,又有网民提供和发布的大量信息,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容量在反映社会动态变化信息的同时,也集纳了社会各个不同层面的立场和观点、意见和建议、情绪和诉求。对此,要建立及时、准确、全面的互联网舆情报告制度,将网上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热点事件、网民情绪、公众意见等快速报告给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者,网络管理机构可以提出必要的处置意见,以便决策者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护和营造网上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服务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互联网舆情快速报告制度应当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对各项工作的常态化要求,各部门和单位都要予以高度重视,由专人分管,确保落实到位。

  四是要落实互联网舆情处置的干部问责。互联网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展现现实社会秩序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无论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舆论场,还是社会口头舆论场,都可以直接体现在网络舆论场之中。同时,在网络舆论场当中,由于网民可以以匿名化方式传播信息,使其更加能够反映大众的社会心理和利益诉求。当然,一些人也会将个人恩怨和情绪在网上发泄,使网络舆论呈现无序化的特征,但就其总

  体性而言,互联网舆论监督的意义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因此,对于互联网舆情的处置要落实干部问责,一方面使各级干部重视网络舆情所反映出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有效地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将各级干部的工作状态置于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使互联网成为干部廉洁自律的一面镜子,进而提高社会的公共监督效果。

  五是要加强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源头控制。由于互联网匿名化所带来的网上信息无序是客观存在的,网上有害信息时常被传播,如果对此不加控制,则势必导致网络虚拟社会的不良倾向和情绪的蔓延,并对现实社会造成危害。加强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源头控制,有助于网上信息生态良性发展,使之成为公众信息交往的有序空间,服务于人们的信息需求、文化体验和精神生活。互联网作为新技术支撑的交互媒体本身并不具有善恶属性,关键是看人们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为善还是为恶。控制网上有害信息的源头,就是为了有效扼制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为恶的倾向,使这一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发挥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的作用,对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行为进行查处和打击,通过强化他律的方式增强人们在网上行为的自律,使人们在提高网络媒介技术使用素养的过程中,同步提高在网络媒介上进行信息交往的道德素

  第三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

  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6.立卷归档。办公室对网民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的原始材料、有关单位的办理情况、交办回复记录、领导批示件和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要及时立卷归档。

  7.监督检查。对各单位网民留言答复情况进行跟踪登记,对未及时办理的留言要进行催办,对超过规定期限既未作回复,又未作说明的单位,将进行通报。

  四、办理要求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网络舆情工作是新形势下畅通民意渠道、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工作举措。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办理,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求真务实、及时办理。各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坚持实事求是,真心诚意纳言,实实在在解难题,扎扎实实办实事。对于诉求合理、有条件解决的,要立即给予解决;对于应该办理但一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对于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以实际行动解民之忧、取信于民。

  3.善于总结、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单位要注重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办理经验,探索办理规律,完善信息技术平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用制度和机制保障办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4.注重引导、注意保密。在办理工作中,要注重引导网民提供真实身份,通过合法途径、合理方式实事求是地反映有关问题、表达利益诉求。各单位及网络舆情网评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保密制度等有关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和不宜公开的信息。

  第四篇:如何强化网络舆情管理

  如何强化网络舆情管理

  马骄

  《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9日

  07版)

  互联网以其即时、互动、信息量大等特点为民意表达提供了一个便捷平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7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达5亿,我国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呈现“井喷”现象。在这个“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许多社会舆论事件都是始于网络,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面对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创新现代社会治理手段、强化网络舆情管理显得愈发重要。笔者认为,强化网络舆情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要建立上下一致、内外协作的配合机制,切实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尽快出台有关网络舆情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建立舆情监测制度,打造专门网络人才队伍,切实了解和掌握网络舆情,对监测中发现的不稳定因素展开风险分析,做出预测报告,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通报和发布预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以及博客、微博、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实现网络舆情预警“一张网”全覆盖,保障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加快推进网络舆情应对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形成信息通报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突发舆情直报机制、联合办公机制等协调机制,努力形成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总体协调、实际工作部门主动应对、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渠道作用的网上舆情应对工作格局。主动提升、加强省级平台建设。为适应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实际需要,要统筹安排,集中更新设备,实现功能升级,以领先的技术装备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监测预警能力。同时,要拓展升级互联网信息内容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用途,积极推动建立覆盖各省、市、县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努力形成涉网部门全天候、一体化、立体式的工作态势。

  着力提升专业队伍实战应对能力。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把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列入各级机关轮训课程,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系

  统化培训,提升其网络执政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避免“瞒、拖、拒、删”等消极处置手段,积极推行主动、公开和沟通等手段,通过实际工作减少和压缩网络炒作空间。继续强化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建设,让主流、权威、可信、具有亲和力的声音占领舆论高地。可以邀请一批在各行业有建树、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一定威望的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发声,使宣传能够有效覆盖不同年龄、不同行业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要强化应急处置演练。面对当前网络管理相对混乱的实际局面,可不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应对模拟实战演练,组织舆情应急机构人员开展突发网络舆情应急演练和处置技能大比武,在实战练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突发网络舆情典型案例交流会,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管理业务能力。

  及时主动回应网民的不同声音。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双向互动性和言论随意性等特点,导致网民容易产生非理性情绪,而这种情绪一旦扩展,将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困扰。面对舆论热点问题,一味回避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只有直面舆情风暴,快速作出回应,将真相公之于众,才能有效化解负面舆情。各级领导要把及时回应网民意见、及时说明事实真相、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网络舆情应对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对涉舆情部门的协调督导力度,设置专人进行舆情监督,定时梳理网络舆情,并提交相关单位限时办理、及时回复。确有问题的要明确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属于沟通协调不畅造成误解的,应要求相关行业或部门按政策规定进行解释答复。对于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要以积极、公平、公正的态度,第一时间回应网民关切,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通过传播理性观点防止事态扩大。

  健全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完善应急工作体系。应完善指挥协调工作体系,在网络舆情热点发酵后,立即安排人员密切跟踪网络言论,及时在相关论坛、贴吧发布事件进展情况。要完善网络舆情深度分析研判工作体系,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分级和定位,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专题性、综合性分析,研

  判舆情走向、发展趋势和网民关注点、关注热度。制定不同层级和部门的专项应急预案。在现有应急预案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组织及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各阶段工作重点,分析梳理有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热点、敏感话题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专项应急预案,增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实行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各部门在调整政策、研究部署重大工作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以提前介入为原则,事先对工作开展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凡是经评估认为方案有漏洞的,按要求及时修改完善。

  在网络时代,只有切实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拓宽监督渠道,加大信息透明度,才能进一步推动网络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才能更好避免网民因偏听偏信产生的误会和不满情绪,减少负面舆论,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五篇:如何做网络舆情管理

  如何做网络舆情管理?

  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应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处置,早导控。作为网络舆情工作者应着重考虑如何维护单位、政府、地域、领导的网络形象?如何及早发现负面舆情?如何通过网络倾听民意?如何通过网络维稳?如何避免网络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对于突发事件,封锁消息会导致网上谣言四起,掩盖隐瞒会遭到网民更强烈的反抗情绪。因此,为避免网上鱼龙混杂的言论引起不安定因素,就要时官方言论掌握舆论的高地、成为意见领袖。

  三、如何成为意见领袖

  1.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J.艾卢尔在《宣传:人类态度的形成》一书中谈到“舆论的不可捉摸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又决定了政府的决策不可能追随迎合舆论,那么只能让舆论来追随政府,宣传则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2]在突发事件、危机事件中,最有效的“宣传”方法就是即时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准确消息。在重要敏感事件中,“沉

  默”未必是“金”。2003年SARS时期,政府向公众对SARS情况的详细汇报和建立起的新闻发布制度,有效的平定了谣言、避免了恐慌;2008年汶川地震,政府每天的伤亡人数、救援情况的信息发布和新闻媒体的及时迅速、透明的报道,在抗震救灾中打了一场漂亮仗;四川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中,在人民网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在四川省政府官方网

  站上可以看到,6月5日当天,地方政府官网就发布了13条消息,从事件发生、伤亡情况到救援情况,政府官员赶赴现场均有消息发布,另外,当地政府在3天内举办了5场新闻发布会,即使公布事件处理情况,为媒体报道提供了有力依据。

  2.坚持“诚实透明”和“公众至上”理念

  在危机事件中,政府部门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政府形象受到了严重挑战。

  政府形象的形成既具有政府本身的行为,也具有对政府行为的解释。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信息发布的态度与效果,本身就构成了政府形象的一部分,二者相互支撑,在对政府形象极为不利的公共危机下,政府做的信息公布工作其实是在进行“矫形传播”,真诚透明的态度,不仅可以化解危机,而且还有助于扭转局势。

  “诚实透明”的理念即是,面对公众,功不夸大、过不掩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做一个取信于民、言必行、行必果的政府。在成都“6.5”公交车案中,当地政府三天五场新闻发布会,很好的体现了“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公众至上”的理念就是“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至上的理念。在湖北石首市骚乱事件中,在事件初期,地方政府面对网友在网上“实时”的报道,却缺乏担当的勇气,没有直面群众、做好沟通工作,而是简单粗暴的将警力推到了最前线,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就没有将“公众”的权利放在心上。

  3.借助大众媒体“把关人”角色

  大众传播是一个由媒介组织向受众传播信息,由受众选择、使用、理解和影响信息的过程。[4]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空间、时间的组织有重大影响,而且对我们所知、何时知道及知道何种细节

  有重大影响。”大众媒介具有守望、告知、影响、教化和娱乐等功能,前三种功能,正是政府形象传播所需要的。因此,在大众传播时代,地方政府无法逃避,必须妥善处理与大众媒介的关系。大众媒介不仅仅是发布消息的主要机构,而且还是联系政府与受众的纽带,大众媒介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解”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李普曼认为大众不是对外界实实在在的事件作出反映,而是对被他称作“虚幻外界”的“我们头脑中的图画”作出反应。[5]在议程设置理论中,议程设置功能是一个分为三部分的线性过程,首先必须设定媒介中将要被讨论的问题的轻重缓急,即媒介议程;其次,媒介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即公众议程;最后,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政策制定者重视的事物即政策议程。从这三者关系中可以看出,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议程设置过程中,媒介将公众与政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危机事件发生时,公众的目光势必会集中在“权威主流媒体”上,地方政府有责任为新闻界提供官方对事件处理调查情况的详细资料,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如果政府不适当封锁重要的信息,必然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流言止于公开”如2003年SARS爆发时,政府对于疫情的信息公开,流言最终消失在官方的声音之下;如H1N1流行的2009年,官方对于H1N1的流行情况及时的发布消息,避免了引起社会恐慌,有效地增加了公众对于预防甲流的知识,并且赢得了公

  众的信任。

  因此,当地方政府的负面形象增大时,需要“把关人”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维护政府的形象;或者策划其他重大事件,迁移公众的视线;或者组织报道正面的新闻内容,扩大正面形象。地方政府积极地利用议程设置理论,有侧重点的公布信息内容,并不代表可以瞒报危机的严重程度,地方政府需要将事情解决的进展情况及时地公布于众,在这里,就可以将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理、原因的调查以及责任的追究上。这样,可以显示政府“执政为民”的积极态度,公众对于其信任感也会大大增强。

  4.完善政府官方网站,开放讨论平台

  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网络的反应速度是最为迅速的。亲历者用手机等工具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然后上传到网上,在一些情况下,网民成为了事件的“第一报道者”。网上论坛,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阵地”,根据群体动力学原理,群体中有一个重要属性,即凝聚力,而集体思想是群体凝聚力的一种直接产物,凝聚力可在小型群体中发挥功能。在网络论坛上,网民之间所形成的凝聚力往往集中在“意见领袖”周围。当一个问题出现时,在尚未得到准确可靠的信息时,在一个网络群体中,网民会互相提供资料,试图解决问题。在整个流程图中,“资讯基础”影响着对于问题“情势的评估”和“肯定/否定结果的辨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应该全方位的将“资讯”提供给公众。除了尽其所能影响大众媒体之外,还要在网络论坛上,形成自己的凝聚力。

  地方政府可以完善其政府官方网站。政府官方网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面向公众的“门面”,更是沟通公众与政府部门的桥梁。传播互动的沟通过程是舆论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如果在网络论坛上没有政府的参与,那么在网络民意中,政府部门则扮演着“失语”的角色。地方政府可以学习“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模式,在其官方网站上开放与公众讨论的平台,允许网友匿名留言,由地方政府的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解答,建立高效畅通的解决机制。在这样的解决机制下,遇到突发危机事件,地方政府的信息发布部门,可以随时对公众的疑问作出回应,同时可以随时掌握网络民意与网络舆情。秉着坦诚开放的态度办好办精地方政府官方网站,开放讨论平台,可以有效地将公众的视线吸引到政府可解决的范围内,建立起高效沟通机制,形成舆论影响,成为意见领袖。

  在“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或者敏感问题时,地方政府的缺席和失语是不能缓和事态和化解矛盾的。网络舆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网络民意的表达,地方政府应该本着开明、开放、诚恳的态度,建立起一套预警机制,争取舆论的高低,形成意见领袖,在危机面前,发出有理有力的声音,从而化“危机”

  为“转机”,达到善治的目的。

篇五: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强化舆情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3/2009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

  闫

  平

  Ξ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日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网络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公共舆论空间,它

  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利于促进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同时,网络舆论又会引发情绪型网络舆论蔓延、网络假新闻混淆是非、网络舆论“话语权”被少数人垄断等消极的社会效应。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必须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大做强重点网站及论坛、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快速反应的舆论引导机制、不断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管理

  作者简介:闫平,济南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邮政编码

  250102)中图分类号:TP393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359()-03在当代社会,,深刻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随着媒介功能在网络环境中的充分拓展,网络传播日益形成了新的“舆论场”,给舆论宣传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网络舆论是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新媒体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舆论形式。网络媒体是网络舆论的载体,公众(网民)通过网络媒体对某些涉及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社会问题以及焦点性公共事件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带有某种倾向性的网络舆论。在强大的网络信息时代,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网络平台上,网络媒体综合运用时间和空间手段来评价新闻事件,尽可能多地为网民提供发表言论的场所和机会,从而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一种新的对话机制和舆论空间。网络舆论作为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舆情,体察社情民意。网络舆论代表

  了网民的各种利益诉求,体现了公众对国家政策、政府行为、公共事务、社会世情等种种事项的情绪反应及态度意见,党和政府可以通过及时了解公众的思想倾向和愿望,做出顺乎民意的决策和实施政务。

  21网络舆论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网络空间信息量大,来源广泛,网民从中了解到大量信息以及相关知识,在知情权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无论出现何种网络舆论,均体现了网民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注,也体现了广大网民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网络舆论特有的超强监督作用力,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透明度,促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1网络舆论是道德建设的风向标。良好的网络舆论环

  一、网络舆论的社会效应

  网络舆论的社会效应是网络舆论的信息、导向、沟通、监督等社会功能的外在表现。这种效应具有正负两个方面,在对社会产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舆论的正面社会效应及积极意义

  11网络舆论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公共空间。在广阔的境有利于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进而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网络舆论爱憎分明,它不但会对网民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对现实社会中的伦理秩序和道德规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网络上有关社会道德现象的舆论中,可以看

  Ξ该文是济南社科院年度课题《济南市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与对策》的阶段性成果。

  89到社会道德建设的症结,由此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道德问题,从网络舆论中挖掘出有益于社会道德建设的合理资源,积极吸收网络舆论中关于道德建设的有效建议,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

  (二)网络舆论的负面社会效应及消极影响

  11情绪型网络舆论得以蔓延。民意是社会情绪和意识

  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准确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尤其在经济发展遇到空前困难的情况下,着力提振士气,增强信心,共克时艰,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就是要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做大做强网络话语权,以强大的话语影响力和引导力,界定是非、真假、善恶、美丑标准,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就是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通达社情民意,化解公众不良情绪。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就是要积极应对意识形态的复杂局面,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掌好度;就是要排除改革发展的思想障碍,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落后文化的蔓延,坚决反对消解国家、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言行,坚决反对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和破坏社会稳定的言行。

  (二)引导和管理网上舆论,必须依法行事。网络舆论

  的一种反映,民意通常以三种形态表现出来:潜舆论、显舆论和行为舆论。潜舆论是低水平的民意或处于形成时期的民意,表现为民众某种共同的内心活动,这时候的民意处于一种社会情绪化状态。网络舆论多为潜舆论形态,即情绪型舆论形态。情绪型舆论是公共意见倾向的征兆,是显示公共意见倾向的窗口,但缺少理性、带有某种不满和激愤的社会情绪,容易使人产生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如果对非理性的情绪型网络舆论引导不力或引导失误,就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21网络新闻真假混杂。网络上真实的信息对于网民了

  解事实真相并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至关重要。失去了真实,网络舆论监督的存在价值便无从谈起。当前网络舆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受信息来源的限制,网络舆论与事实真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有的新闻报道和传播的事件并不真实,有些甚至是谣言,而这些谣言在得到澄清之前,相。并辨别真假,。网络媒体既,同时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假新闻、传播谣言提供了可利用的机会,网络假新闻会误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偏差,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发展。

  31网络“话语权”的垄断。网络舆论的现实价值在于

  的引导和管理,不能随心所欲,,这是许。。要按照这些法规行事,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用法律法规处理那些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论,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言论,散布谣言、破坏稳定的言论,散布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或教唆犯罪的信息和言论,侮辱或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言论。

  当然,就我国目前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而言,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显示了相当的成效,但是,还缺乏专门性、完整的网络法律,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依法引导和管理网络舆论的社会执行效力。在实践中,由于规则的欠完备,法律法规操作性较弱,对网络舆论现实问题的覆盖范围还远远不足,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网络专门法律法规的建设,更好地为引导和管理网络舆论服务。

  (三)做大做强重点网站及论坛,建立舆论宣传主阵

  对话语权的解放,使得广大网民都能够自由和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虽然网络可以给每一个网民提供平等表达的机会,然而这样的权利和平等仅限于那些可以进入网络者,而且即使是进入网络者,也因为对网络不同的态度、观念和使用方法而形成信息摄取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网络传播加剧了“知识沟”的扩大,导致了一些信息贫困者处于“失语”状态。同时,个别网络舆论只代表少数人利益,这种“话语霸权”激发了部分网民的情绪宣泄和非理性言论,导致了网络话语权的失衡,久而久之,会妨碍网络舆论民主与自由的体现,最终影响网民各方意志的良性互动和公众利益的共赢。

  地。把网络舆论主阵地建立在有影响的重点网站,能够最大程度地引导舆论。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扶持重点网站和论坛,并尽快打造强有力的网络舆论引导人才,打造一支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舆论引导队伍、管理队伍,努力拓宽网络宣传新阵地。

  做大做强重点网站及论坛,要以创新整合地方网络文化资源,增强网站地方特色和互动功能,更多吸引网民;大力倡导“文明表达、理性交流、尊重个性、遵守规范”的网络言论风气,使网络论坛成为开放、文明、和谐的公共话语空间,为网络引导奠定良好基础;注重培养网站和论坛的“意见领袖”,由此引导、控制论坛的舆论正确走

  二、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进,扎实工作,锐意进取,谋求发展。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马克思

  90向;建立政府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增强重点网站的公信力、影响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艺术和水平,抓住网络传播条件下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智和情感感染网民。还要定期对重点网站进行阅评和信誉公示等,通过对网站舆论导向、编辑技巧、网页质量等的点评,提高网站报道水平。

  (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有机结合,强化网络舆论引

  疏导网络矛盾,疏解网民情绪,可谓一种更加明智的选择。

  (六)不断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如果说党和政府的决

  策和态度决定了网络舆论引导的整体走向,网络媒体管理机构承担着宣传、沟通、监管、引导职责,是网络舆论引导的关键环节,那么,网民则是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参与力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不只是党和政府、网络机构和网络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网民的责任。互联网的应用,使得每个网民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制造、发布者,这就表明,任何人在网上的行为,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网民的自由言论是有限度的,一个人拥有了发表言论的自由,就要承担与此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每个网民都要有自觉的责任意识。

  提高与网络舆论相关的责任意识,需要网民认识到,运用互联网这个便利的公共平台发布信息、发表言论是个人的行为自由和权利,但也意味着必须承担由此而衍生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网络伦理道德,用社会认可和通行的行为规范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良信

  息和有害象。目前我国网,少数网民被人称为“网,这是值得网络管理者予以关注和网民自身警醒的问题。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不仅是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参考文献:[1]胡锦涛1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1人

  导的合力效应。如今,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改过去“各行其是”的舆论分离状态,开始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设置彼此的议题。在网络传播中,传统媒体在很多方面影响和规范着网络信息传播,传统媒体上报道的事件成为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许多引起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的事件,都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合作的产物。传统大众媒体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通过网络媒体实现更大的价值,使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调整和重组,而网络媒体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大众媒体这个“母体”,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实现传播媒体和社会信息资源合理分配的目标。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有优势,要争取使两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挥好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势,,,;面,强势,,辐射力强。实践证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对接互动,不仅推动了社会舆论共识的形成,而且传统媒体对网络舆论进行选择、过滤,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可。这种多种媒体之间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的“立体化”策略,将会带来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效应。

  (五)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机制。首

  民日报,2008-06-211[2]孟威1完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N]1中国社会

  先,做出“快速反应”。发现重大突发事件时,要主动出击,抢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用正确的导向防止和消除各种杂音和噪音的干扰,先入为主,赢得舆论先机。其次,发布“权威信息”。对待网上敏感问题和矛盾观点,最好的引导就是及时、准确地做出真实报道、权威解读和深度评论。没有事实的支撑,任何舆论引导都是苍白无力的,而在及时、真实、全面、准确的信息面前,谣言往往会不攻自破。再次,善于“讲道理”。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引导网民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忌讲空话、套话、大话;同时,针对要害之处要稳、准、狠地加以批驳,在批判错误观点时以理服人;待得到网民信服后,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引导出主流舆论。最后,“堵与疏”并重。一味采取传统“堵”的方式,非但不利于网民释放情绪,反而会引起对抗性的逆反心理,采取“堵”、“疏”结合,变“堵”为“疏”的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手段,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科学院院报,2007-10-111[3]王天意1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1人民

  出版社,20081[4]姜胜洪1网络舆情,何以传播[N]1中国社会科学院

  院报,2009-05-191[5]谭伟1网络舆论的概念和特征[J]1湖南社会科学,2003,(5)1[6]陈力丹1舆论学[M]1中国广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播电视出版社,19991[7]徐学江1引导舆论是网络和网民的共同责任[EB/OL]1新华网,2007-02-051[8]郭明飞1网络舆论的消极难控现状及其引导[J]1马

  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1(责任编辑

  张讯)91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1

篇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强化舆情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

  2022年,xxxx严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深入开展xxxxxxxxxxxxxxxx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了《xxxxxxxxxxxxxxxx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把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其中重点工作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督导检查,与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时,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xxxxxxxxxxxxxxxxxxxx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内容,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定期检查各基层党支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情况,始终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动态,有针对性引导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

  (二)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建立常态学习教育机制。将《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意识形态相关内容纳入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专题学习3次。二是

  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通过公众号、门户网站等方式,推送党史学习教育相关文章,发布“聆听党史

  畅想未来”等专题宣传视频,为职工提供线上学习平台。三是凝聚共识自主学习。通过学习强国、微信群在线交流等方式,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落脚点,整合职工碎片化时间,形成每日自觉理论学习的良好风气。

  (三)注重舆论导向,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立信息发布管控机制,通过下发《致xxxxxxxxxxxxxxxx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一封信》、微信群提示等形式,要求全区干部职工一律不得通过微信等网络渠道发送传输不予公开的文件及相关信息,坚决防止各种不实消息的扩散蔓延。建立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和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制定《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网站和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多次对门户网站进行安全检测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建立了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四)强化宣传引导,传递网络正能量。制定印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分析研判和监测管控制度》,组建督导工作微信群,督导疫情防控和防汛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在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众号上发布疫情防控倡议书、疫情防控知识动态30余篇。在国内各大媒体及时发布xxxxxxxxxxxx党建、经济发展、制度创新等最新工作动态74篇。组织网络评论员,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截止目前共转发、评论正能量信息1200余条。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形势复杂性的认识、把握还比较浅表化,对错误思潮和观点还缺乏应有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业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协调推进不够。

  (二)理论学习方面。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论学习倾向于机械化、碎片化,习惯于会上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系统学习还不够,同时联系工作实际开展学习的方式还有待丰富,个别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

  (三)阵地建设管理方面。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业务成果方面的宣传较多,对弘扬传统美德、精神文明创建、主流文化思想内容宣传较少,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培训,抓好队伍建设。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线,进一步做好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工作人员舆情引导培训,筹备召开舆情工作培训会,提升职工对社会舆情的洞察力、引导力、处置力。

  (二)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网络安全。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各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广泛凝聚网络安全意识共识,切实将防范化解的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确

  保风险隐患防范在先、化解在小、处置在早。

  (三)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开展工作。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切实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抓紧抓实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加快完善xxxxxxxxxxxxxxxx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制度,根据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分管领域、分管部门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彻底消除基层网络管理“空白区”;加强微信公众号、LED等屏媒体的信息采集、审核、发布等程序,明确操作者和管理者的责任,落实每项工作的确切负责人。

篇七: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强化舆情

  

  关于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及时回应网民关切问题,有序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缩小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结合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各类敏感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1、属地管控,各负其责。局党组、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对本部门本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首要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处置工作。

  2、快速反应,妥善处置。要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网络舆情。要坚持“双处置”,即网下网上同步处置,网下治本、网上治标,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妥善做好社会舆论层面的回应。要按照“三同步”的原则,切实做到事情应急与新闻应急同步部署、处置工作和对外发布同步研究、处置授权与发布授权同步安排。

  3、分级响应,有序应对。根据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大小,针对不同等级的舆情,坚持分级应对的原则,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提高效率,注重效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机构

  成立嘉祥县城市管理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科室、执法大队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综合执法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马**同志担任,***担任舆情管理员,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提出处置建议。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审定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局办公室:参与网络舆情的检测、研判,统筹协调各镇办和区直部门处置相关敏感网络舆情。

  局属单位、机关各股室:负责具体处置涉及本单位、本

  部门的网络舆情。

  四、应对方案

  (一)应对原则

  1、黄金**小时法则。力争第一时间发现伤舆情,赢得话语权。第一时间上报县**办。

  2、信息公开原则。根据网民的质疑和提出的问题,及时引导民众舆论。

  3、主动处置原则。突发事件中,主动与民众沟通,并适时进行权威讨论,通过释疑赢得公众。

  (二)重要措施

  1、建立舆情发布机制。选择具有丰富的经验的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根据必要性,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发布会,或者联系媒体接受专题采访等方式主动回应。

  2、发挥舆论影响力。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及时发布专业、权威、客观的评论性内容,引导负面情绪趋于平和与理性。

  3、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员制度。县城管局各执法大队配备一名舆情信息员,实时监控舆论发展动向,负责舆情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同时及时回应处置县**办的工作指令任务。

  (三)具体方法

  1、迅速调查核实,及时上报,积极沟通。迅速组织调查,核查事实,及时上报党组和上级部门,并报送县**办。

  2、适时跟贴回应。着重观察负面舆论的发展动向,发现舆论发酵的苗头,及时主动应对,由涉事主体迅速组织人员,统一口径,放大正面声音,稀释负面影响。

  3、快报事实,慎填原因,重报进展。即在着重解决线下现实问题的同时,第一时间告知事实。不仅基于严格、全面和深入的调查,还要注重原因公布的时间选择,过早易引发群众的不信任感。阶段性公布调查和解决实况,助推舆论平复。

  4、对不实贴文,即刻函告相县**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消除负面影响。同时,邀请主流媒体采访,正面回应网民关切。

  5、对诽谤、造谣等涉嫌违法违规信息,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6、主动设置议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分析研判,紧扣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设置相关议题,组织网络宣传,化解网上疑虑,有序引导网络舆论。

  五、处置流程

  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互动融合,灵活处置,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一)全面监测

  采取人工和技术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领域、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进行**小时检测,确保笫一时间发现舆情。

  (二)研判预警

  对发现的舆情,各涉事主体迅速对舆情走势、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及时报告党组、上级部门和县**办。特别重大舆情务必*小时内上报,重大舆情务必*小时内上报,较大和一般舆情酌情适时上报。

  (三)分级处置

  1、一般网络舆情。指网民在网络论坛/社区、微博、维权网站等平台对某项政策或某类问题进行询问、提出质疑、表达诉求,未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介入报道,评论量也是零星分布,由涉事主体及时解决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切。

  2、较大网络舆情。指涉及有损我局系统的敏感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的且负面声音有所上升,发酵趋势明显的舆情。由涉事主体密切关注,及时调查核实,及时跟帖回应,妥善

  处置。

  3、重大网络舆情。指涉及重点领域、重要节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敏感信息迅速发酵,或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等)介入报道,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舆情。

  4、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在县**办的统一协调下,分级响应,及时有效处置。

  (四)舆论引导

  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认真回应质询议题,适时进行权威评论、积极开展民意互动。

  关于区旱改水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推进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开发促保护”的原则,以不断创新保护与治理机制为基点,针对现状数据库中为旱地,现实已被村民自行开发为水田的资源进行梳理与统计。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治理工作,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种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二、目标任务

  根据前期旱改水调查摸底相关数据,对全区范围内的旱改水进行开发整治,确保在****年*月**日前全面完成,实现水田面积增加和耕地占补平衡。

  三、职责分工

  由区新增耕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旱改水治理工作的统筹调度和日常管理工作。

  (一)由区国土分局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和跟踪检查,组织专家评审、验收、备案等工作,并建立项目管理台账以及竣工项目档案资料的移交工作。

  (二)由区财政局负责对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资金的统筹安排,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做好与项目有关的日常财务保障工作,合理有效使用资金,降低项目成本,且全过程实行专户专款专用管理;负责项目财评事宜,出具项目预算审

  查意见。

  (三)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开展土地权属调查、调整、分配工作,负责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群众积极投身参与项目的实施、建设、监督等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土地项目整治工作持续有序推进;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开展项目实施管理,对施工方的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进行监管;负责检查项目安全管理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负责项目进度款拨付审核工作,协调处理群工矛盾,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四、项目资金管理

  (一)资金筹措。由区城投公司、区产投公司、区经投公司负责资金筹措工作,资金账户设在区财政局,由国土分局与区财政局共同负责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二)资金运作。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流程:由区新增耕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镇(街)实施。项目资金拨付按进度由镇(街)提出申请,经区国土分局审核后报区财政局,由区财政局从专户拨款到镇(街),再由镇(街)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工作费用:对各镇(街)的奖励按照汇府办发(****)*号文件执行。同时,每亩新增耕地按***元/亩给予区国土分局作为工作经费。作业单位服务费用:报备成功*亩按****元/亩结算(该费用包括:外业测绘、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及预算编制、竣工测量、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新增耕地复核、系统备案)。

  五、项目实施

  (一)项目申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土地整治项目承担单位。积极开展旱改水工作,根据土地整治有关技术规程编制项目材料向区人民政府申报项目,并负责采购第三方中介服务。

  (二)项目审批要求。由区国土分局负责指导项目设计及投资计划审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中的工程复核等相关工作,并会同区财政部门下达规划设计及预算批复。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项目的预算评审,办理资金拨付手续,监督检查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

  (三)项目施工保障。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报项目经批准后,要严格按照项目工程建设“五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组织实施,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资金、结果等全过程负责。

  (四)项目验收程序。项目竣工后,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先委托笫三方中介机构对项目工程量、工程质量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复核,再组织镇级验收项目,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意见提请区级验收,区新增耕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收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验收意见和报告后,组织农牧、水利、财政、交通等成员单位对项目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区级验收。

  (五)项目后期管护。项目竣工验收结束后,项目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项目区域的后期管护,采取统一发包、村民承包等多种形式,做到“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以加强对土地整治项目的长效管理,保证全部种植到位,不抛荒,不搭荒,真正做到“整理一片、保护一片、显效一片”,土地开发整治成果由农民共享,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六、强化督导检查

  此次旱改水工作将纳入新增耕地建设任务和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区新增耕地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主动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区新增耕地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区政府督查室将对本次建设工作(土地整治工作)中组织不力、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推荐访问: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 强化舆情 舆情 意识形态 强化

猜你喜欢